11月份安全生产及自然灾害风险预警
近日,市应急管理局会同市有关部门对全市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进行了会商研判。
一、安全生产情况
(一)形势分析
11月,大雾、大风、低温等恶劣天气逐渐增多,加之部分行业领域面临年度建设与生产目标压力,抢工期、赶进度现象突出,容易忽视安全管理、弱化防护措施,进一步加剧安全风险。各单位务必提高警惕,严防极端天气等因素可能诱发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一是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秋冬季节,团雾、浓雾、低温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频发,路面能见度低、易结冰打滑,是各类交通事故的易发、高发期。为此,必须将防范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作为重中之重。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强化监测预警,遇大雾、雨雪等恶劣天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落实限速、疏导、分流等管控措施。要紧盯“两客一危一货一面一校”、农用车、旅游包车、过路重型车等重点车辆,严查“三超一疲劳”、酒驾醉驾、非法营运、违规载人、骑路违停等突出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穿村过镇、集市周边、交通设施不全等重点路段的巡查管控。强化校车安全管理,严查校车不按规定线路行驶、车辆未定期检测维保以及安全设施缺失或不能有效使用等隐患。加大涉道路施工和维护管养的监管力度,强化早晚高峰、节假日等易拥堵时段的疏导力度,及时发布交通事故、拥堵及施工养护信息,引导公众合理出行。持续开展违规流动加油车专项整治与执法检查,坚决消除潜在安全隐患,全力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安全稳定。
二是消防安全风险。全面排查整治重点场所,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对老城区、出租屋、“九小场所”、物流仓储、“厂中厂”、文博单位、秸秆堆场、小餐饮场所、动火作业场所等开展消防检查,全面整改燃气与电气线路老化、私拉乱接、超容量用电及乱堆易燃物等突出问题。严格易燃易爆场所管理,饲料厂、面粉厂、加油站等必须严格落实防静电措施,杜绝火花源。持续推进两大专项整治,坚决打通消防“生命通道”,确保疏散救援通道畅通;深化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整治,严禁进楼入户、飞线充电。要深入推进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外墙保温专项整治,及时消除火灾风险。提升居民家庭防火意识,广大居民外出务必做到“人离、电断、火灭、气关”,养成良好习惯,严防家庭火灾。
三是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进入年末,各类项目加快推进,施工强度持续增大。基坑开挖、模板支撑、起重机械安拆、脚手架拆装等关键环节,容易因现场管理缺失、违规操作、设施维护不到位、大风等恶劣天气强行施工等问题,持续加强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隐患排查和监管执法,严肃整治非法转包、临时用工不规范等行为,严防坍塌、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触电等事故。要加强工人宿舍、办公区和食堂等部位用电、用火、用气监管,严防火灾和燃气事故发生。同时,要高度关注农民自建房、房屋维修装饰、户外广告和空调路灯安装、市政维护管养等“小散工程”,建立健全动态监管机制,切实堵塞安全漏洞。
四是危化和工贸领域安全风险。秋冬季低温、冰冻、干燥等天气条件叠加岁末生产节奏变化,安全风险显著升高。危化领域要重点防范设备管道因冻凝、收缩发生泄漏,严格管控冬季动火、检维修等危险作业,确保储罐、管线及安全附件保温措施有效,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系统全程可靠运行。要强力开展非法“小化工”、“黑加油站点(场)”打非治违,严防失管漏管。持续开展烟花爆竹“打非”工作,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运输、储存和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工贸领域特别是粉尘涉爆、涉氨制冷企业,要严防生产场所密闭通风不畅导致有毒有害气体积聚或粉尘爆炸,及时清理厂房屋顶积雪,强化吊运、运输环节防滑防坠落措施。加强冬季风险隐患排查,落实设备设施与管道保温、作业场所防滑、人员防冻伤等防范措施,强化员工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严防因突击生产、人员疲劳、管理松懈引发事故。
六是燃气安全风险。狠抓燃气安全关键环节,要加强燃气管道占压和老旧管网更新改造的监管力度,严防因占压和管道改造施工引发事故。要聚焦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餐饮场所、老旧小区、农贸市场及使用瓶装液化气的小商铺、摊点等,督促燃气企业落实入户安检,强力推进燃气泄漏报警装置的配备与正确使用。
七是其他领域风险。加强新能源充电站、电化学储能站、外卖骑手、平台经济、旅游新业态、休闲农业、月子中心、校外培训机构、风力和生物质发电厂(建设项目)、各类市场、物流园区等职能交叉和其他新行业新业态新领域的安全监管。开展自装电梯、升降机、起重机等简易升降设备和起重设备专项整治。强化煤矿水患等监控,加强供电、排水以及提升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持续抓好物流园区、经营性自建房、医疗卫生、福利机构、多合一场所、校舍、食堂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
二、自然灾害情况
(一)形势分析
预计11月份全市降水量较常年偏少1~3成。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5~1℃,最低气温-2~0℃。全市有2次降水过程,出现在8日—9日、19日—21日;有3次降温过程,出现在2日—4日、10日前后和24日—26日。
(二)防范重点
二是防范有害气体。秋冬季用火、用气量增大。炭火烧烤、取暖等易造成室内通风情况不佳,有毒有害气体容易产生聚集,燃气爆燃、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风险较大。注意不要长时间使用燃气设备,不使用铁桶、火盆烧柴、烧炭取暖,不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使用电暖器、电热棒、电吹风等电热设备,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执行应急值班值守制度,确保人员在位、信息畅通、指挥高效、协调有力。公安、卫健、应急、消防及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信息沟通,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在岗带班、重要岗位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保证第一时间电话报告,加强书面报告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做好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物资准备,完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科学高效稳妥处置事故灾害。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处置,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25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9013785号-1
主办单位:亳州市应急管理局(亳州市地震局) 联系方式:5891234
网站标识码:3416000012 网站导航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皖公网安备34160002000125号